屠呦呦再创“第一” 中国女科学家还远远不够

来源: | 2017-01-11 10:30:02 评论数: 我也参与
一家之言

如同男科学家一样,女科学家也是培养出来的,而非天生的,就看社会给不给女性这样的机会。

据媒体报道,昨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,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
至此,屠呦呦已经创造了好几个“第一”: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;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科学家;第一个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科学家。

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,有类似成就的女科学家,可谓凤毛麟角。但屠呦呦告诉我们,很多男科学家都做不到的事情,她们做到了。

在科学研究上,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核心和路径是认知与培养。关于认知,人类当然有千百年的认知积累,但是对于女性和男性的智能却有太多的误解。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,男女的大脑没有多少差异,即便有微小的差异,也是各有所长。

不过,最大的认知麻烦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和传统,当然,也是女性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。女性在婚育方面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精力、时间和能量,因此,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与男性竞争的基础。

只有首先改变这种认知,把女性的大脑和双手解放出来,“凤毛麟角”的形势才能有所改观。

认知问题解决后,就是路径。让女性在科研领域获得成就的正确打开路径,早就由美国科学院和科学协会提出来了。而且近些年来,美国女性在科研领域的表现,和男性差距正在逐渐缩小。如同男科学家一样,女科学家也是培养出来的,而非天生的,就看社会给不给女性这样的机会。

不过,中国的情况则略微有些不同。2015年,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进行的“女科学家萌芽计划全国高中生认知调研”的调查结果表明,仅有45%的高中生表示愿意成为科学家,女生有意愿从事科学工作的比例仅为38%。原因在于,女生认为女科学家的付出和受到的社会关注并不完全对等。

现在,屠呦呦的获奖也许能冲淡这样的想法,女性只要愿意献身于科学,同样可以和男性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尊重。

张田勘(学者)

本文相关推荐